知识库

"计量"这个名词术语,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称为"度量衡"...

>> 计量知识与文化
戥子

  戥(děng)子,是一种小型的杆秤,也被称为“等子”、“戥秤”、“分厘戥秤”、“司马秤”,传入日本后称为“唐秤”。戥子是旧时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及香料的精密衡器。戥子是称微量重物的衡器,其最大重量单位为两而不是斤。

  戥子是在宋朝景德年间,由掌管皇家内库藏的官员刘承珪创制发明的。戥子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分度值可达一厘,相当于今天的四十毫克。

  刘承珪创制的戥子有两种,一种为一钱半秤,代表十进位的钱、分、厘、毫、丝、忽制;一种为一两秤,代表传统的铢累制。这两种戥子被宋真宗下诏作为权衡标准器保存在皇宫中。

  元明各朝,直至清代,戥子广泛使用,备受青睐。特别是明清时期,戥子的制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手工行业,完全平民化、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