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计量"这个名词术语,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称为"度量衡"...

>> 计量知识与文化
吾心如秤

  诸葛亮说:“吾心如秤,不能随人低昂。”寓意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像一杆秤一样,处事公平、公正、无私,有一颗坦荡的胸怀。

  人类最初是靠自己的眼、手等感觉器官来分辨物体轻重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资的交换,出现了原始的衡量,这就是最早的计量标准。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初步认识到杠杆平衡原理。最早用于称重的衡器是天平。相传我国的衡制是始于黄帝时期。不过,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实物天平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那时的天平已达到了很高的准确度。天平又称权衡,权是指砝码或秤砣,衡是指横杆。从汉代开始,先人们发明出不等臂的杆秤,并在此后沿用了2000 多年。北宋时期又进一步发明出戥秤,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计量器具。戥秤既具有杆秤使用、携带方便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微量进行计重,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准确程度,是我国度量衡器具发明和制造上一个重大创新。

  杆秤堪称为华夏民族的“国粹”。它制作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天地间有杆秤,人们不断赋予秤的文化内涵,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权,然后知轻重。权衡器的变迁,反映出计量科学技术所追求的精益求精,也能够影响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思维观念。权与衡,有时体现出对权力和权威的追求,但在中国历史和传统中,权衡文化主要体现了公正公平的社会价值观,平衡中庸的价值追求,称心如意的人生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