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计量"这个名词术语,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称为"度量衡"...

>> 计量与综合国力
能源计量与低碳经济

能源计量与低碳经济

  人类生存繁衍离不开能源。到目前为止,人类使用的能源大部分取自于地球上自然界的化石能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人类应该而且必须合理节约使用能源。为了实现对能源的合理节约使用,我们应该通过能源计量的方法来反映能源使用的情况。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产生了危及人类生存的温室气体效应,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为了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我们必须通过对化石能源的计量,来准确反映相关能源的实际使用数量,从而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为人类合理节约使用化石能源提供依据。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

  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一方面,它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历程:

  2006年底,中国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初,保定市政府已经提出了太阳能之城的概念,计划在整座城市中大规模应用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量。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8年1月28日,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保定和上海是首批入选的2个试点城市。

  2009年3月中科院发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实现低碳经济的三个途径:

  1.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2.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3.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