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是指我国古代用于平准斗、斛之类容量器具的工具,俗称“斗趟子”。它的技术创造在中国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对“概”多有表述,《康熙字典》载,“槩,指平斗斛木,通‘概’”;《辞源》载,“平斗斛之木也,后世俗称‘斗趟子’”;《辞海》记,“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曰,“概者,平量者也”;《礼记•月令》载,“每逢春秋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斛,正权概”。另外,在《吕氏春秋•仲春纪》以及东汉“大司农铜斛”的铭文中也都有关于“概”的类似记载,在制造和校正斗斛标准量器时,用“概”作平准工具,并且在检定度量衡器具时也要校正“概”的平直度。对“概”平直度的校正,据《汉书•律历志》载,“以井水准其槩”,即指利用水的浮力和水平原理来校准。说明我国古代平面度、直线度量值可溯源至水平线和水平面。在古代“概”起着保证公平交易的重要作用,《唐六典》载,“京都诸市令掌百物交易之事;丞为之贰。凡建標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谓秤以格(“格”指的是限制秤杆末端低、昂的框架),斗以概”;《唐令拾遗》记,“凡用秤者,皆悬以格;用斛者,皆以概”。可见唐代为纠正“仓场交纳之弊”,严禁私造斗秤,是大力提倡以“格、概二物平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