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钟点的意思泛指小时,钟头。而在古代,首先 “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24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而钟,在成语里有“晨钟暮鼓”一说,指古时候计时采用白天打钟,晚上击鼓的习惯。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十二时辰换算成现代的钟点,就是:
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丑时——1点钟至3点钟;
寅时——3点钟至5点钟;
卯辰——5点钟至7点钟;
辰时——7点钟至9点钟;
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午时——11点钟至下午1点钟;
未时——下午1点钟至3点钟;
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亥时——晚9点钟至11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