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量

  有关文字记载和器物遗存证明,早在数千年前,出于生产、贸易和征收赋税等方面的需要,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地均已开始进行长度、面积、容积和质量的计量。计量在我国历史上称为“度量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史籍记载,约公元前二十一世记,传说黄帝就设置了“衡、量、度、亩、数”五量。舜在行使权力时即“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禹在划分九州治理水患时,使用规矩准绳等测量工具,丈量规划四方土地。我国古代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实作为计量标准,如“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为重”、“迈步定亩”、“滴水计时”进行计量活动。关于周朝(约公元前1037年)的度量衡法制记载,《札记》说,“周公六年,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周札》说,周朝设内宰颁行度量衡法令;大行人掌管发放标准器;合方氏负责监督检查;办理地方事务的官职叫司事;管理市场的叫质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立即颁发诏书,以最高法令形式将秦国的度量衡法制推行于天下,秦朝还监制了许多度量衡标准器,并实行定期的检定制度。

  我国历史上计量的发展,为人类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国古代早己提出“自然基准”的概念,我国汉代已用声波作为长度基准,具体的量值复现是用“黄钟律管”,即用共鸣声频率相对应的管腔长度作为长度基准。我国历史上把漏刻作为记时仪器,已使用了几千年,我国现存最早的记时仪器是西汉时期的漏刻。西汉末年(即2000年以前)的新莽嘉量,是王莽进行度量衡制度改革时颁行的标准器之一,此物件属于我国历史上度量衡器的珍品。嘉量用青铜铸造,合五量为一器,每个量代表一个容积单位,为古代计量发展打开了新的一页。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新莽九年的游标卡尺,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均与一千多年以后出现的近代游标卡尺相同。中国计量是历代王朝行使权力的象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和乾清宫丹陛前左右两侧,分别陈列着鎏金铜嘉量和日晷两件计量器具,就是庄严地展示着清王朝的统治权力。我国古代计量具有光辉的一页。